我是个媒体人,职业习惯,平时会留意着媒体圈的那点事儿。
媒体本来是报道新闻的,不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,但是中国媒体,近来硬生生“被主角”了。
这次不是美国在搞事,轮到英国。
在英国落地播出18年的中国国际电视台(CGTN),英国通讯管理局以存在“政治属性”为由,作出拒绝许可转持,并吊销许可的裁决。
CGTN的声明说,2020年初,在一些极右翼组织和反华势力的操纵下,通讯管理局突然对CGTN英语新闻频道在英国落地许可发起调查。经过解释说明,并提出落地许可转持建议,都被拒了。
CGTN回应,英国是不满这家电视台的报道内容,比如,报道香港示威活动“违反中立规定”,扬言要对CGTN实施制裁。还在对几个节目进行“公平和隐私调查”,其中包括播放英国驻香港总领馆前雇员郑文杰认罪嫖娼的视频。
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那个视频。
CGTN揭了英国的家丑,招来报复了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评论说,英国通信管理局是基于意识形态偏见,以政治理由进行打压,将技术问题政治化,严重损害中国媒体声誉,严重干扰两国间正常的人文交流。
另外,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报道,说有3名被认为是中国国安情报人员的中国公民,借为中国官方媒体工作的借口来到英国,被英国驱逐出境。
外交部也有回应,说没有听说过相关情况,中国驻英记者遵守当地法律,从事采访报道。
另外,外交部还就BBC播出涉疫情假新闻,向BBC驻北京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。
发言人说,BBC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恶意攻击抹黑中国执政党和政府,多次播出假新闻,特别在涉及疫情方面的新闻上,动手脚,移花接木,严重偏离媒体报道客观、平衡、公正的立场。
我其实很希望能探讨一些新闻专业的事,但很可惜,这明显不是专业探讨范围。
到底什么是新闻和新闻自由?
我想,英国大概认为,只有和他们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才配拥有新闻自由,中国不配拥有,这解释了英方的双重标准和政治打压。
本质上,是英国对于中国崛起力量的打压。
这种力量不仅是经济实力、应对疫情的管控力、软实力,也包括用以中国视角和价值观进行报道的媒体力量,就是我们常说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。
英国的所谓媒体机构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的打压是釜底抽薪式的,复仇式的。
说复仇式的,是因为殖民地心态死灰复燃。
特别是中国平定香港之乱,他们那种怨念,不甘心,就时不时发作。
香港变成了中国想要变成的香港,没有变成英国希望变成的香港,所以那个难受啊,悔不该当初……
事情的脉络和性质很清晰,一场涉及中国生存权、发展权的斗争。
我们怎么办?
据理力争,练好内功,准备反制。
BBC在中国前途,外交部的原话是,保留做出必要反应的权利。
内功就是不断提升综合实力,中国能率先控制疫情,研制出被其他国家认可的疫苗,宣布疫苗为公共产品,能够举办安全的冬奥会,经济一枝独秀,成功测试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,人性化提倡国人在春节期间原地过年。
尽管有人会做出牺牲或不愿意,但从一个侧面也看出中国的组织力量、动员力量。
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大局观、纪律性、延迟享受,舍小家为大家。
这些东西,英美国人不具备的,中国的综合实力,不是别的,就是每一个中国人贡献的力量。
所以,英国撤销中国媒体落地许可,BBC没底线新闻造假,这些都只不过是中国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插曲。
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这个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讲,还有“丛林法则”,幸好中国早已过了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的阶段。
英美的种种举动,只不过是阻挡中国一路超越的又一轮徒劳、无效、绝望的尝试。
斗不过就掀桌子,拔网线,把中国逐出赛场赛道。
历史的大逻辑,不会因为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的反对而中断。
中国不认为在发展过程中,会落入所谓的“修昔底德陷阱”。
退一万步讲,如果有这个所谓的陷阱,也轮不到英国,和它无关。
共有 条评论